儿童“视力保卫战”家长要做急先锋
发布时间:2023-09-06 21:50:07

  威尼斯官方网站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开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以下儿童占比14.5%,小学生36%,初中生71.6%,高中生则高达81%。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被近视问题困扰,平均两个孩子就有一个“小眼镜”。近视发病率不仅在逐年增长,近视人群也在向低龄化逐步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家里有“眼镜宝宝”的家长,几乎都经历了带着孩子穿梭于医院眼科各诊室检查、散瞳、验光等一套程序。一到寒暑假,各地儿童医院、综合医院的眼科近视门诊都会迎来就诊高峰。“孩子的眼睛一旦近视了,配眼镜这样的麻烦事就没完没了,因为每年甚至每学期都需要到医院复测复验,近视度数长了必须重新配镜,这不,一年换一副镜一点办法也没有。”一位带孩子刚做完验光检测的家长无奈地抱怨着。这位家长道出了很多家长的烦恼,实际上他们更为孩子的眼睛而担忧,担心近视发展得太快,还没等孩子读完高中就成为高度近视患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开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以下儿童占比14.5%,小学生36%,初中生71.6%,高中生则高达81%。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被近视问题困扰,平均两个孩子就有一个“小眼镜”。近视不仅发病率在逐年增长,近视人群也在向低龄化逐步发展。

  鉴于不容乐观的形式,近期国家层面出台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频繁打出“组合拳”,对于遏制儿童近视的高发可谓下了大力气。

  8月30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在全面总结评价《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5年来实践经验和近视防控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从公共卫生维度提出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而在此前的7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提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并决定持续开展“启明行动”,提供儿童眼病筛查、视力检查等义诊保健服务。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以下简称“十条”)包括:预防近视从小从早做起、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分龄管控视屏时间、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遵医散瞳诊断近视、确诊近视及时干预、重视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多方合力共筑“防护墙”。

  “十条”特别提出,不少家长对儿童眼保健及视力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学养育知识和健康护养技能不足,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意识不强,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不够……这些问题可谓切中要害,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怎么做才能保护孩子的眼睛不再往高度近视发展,有家长甚至认为有点近视也没什么,等孩子18岁以后自己就不会发展了。即便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家长,虽然知道每年带孩子去医院校正近视镜,但对于“一年换一副镜”的状况“一点办法也没有”。其实,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纠结和困惑。很多家长对于近视防控知识还能比较了解,但普遍缺少一种强化引导模式,用以指导孩子的日常生活。

  笔者发现一个身为眼科医生的妈妈,她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乔春艳记录下自己是如何争取打赢这场“视力保卫战”的。她通过分享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告诉家长们一个事实:孩子近视可防可控,家长是这场“保卫战”的急先锋。

  以下是这位眼科医生妈妈在媒体公开的一些做法以及在专业方面的指导,其实方法并不复杂,主要从控制视屏时间和增加自然光照射时间两方面做起,家长或许能从中获得启发。

  和孩子协商,控制视屏时间。大屏、小屏是当下孩子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电子产品也是孩子们偏爱的娱乐项目。手机和电子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找到一个控制使用的平衡点,就能兼顾学习、健康和游戏。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乔春艳医生介绍了自己家庭的做法:规定孩子每周五、周六各有20分钟的看电视时间,有时课业表现好,还可以奖励10分钟;每两周一次1.5小时的看电影时间;如果玩平板或手机,就用看电视的时间进行抵消,玩10分钟手机就相当于用了20分钟的看电视时间。为了提醒时间,她和孩子一起购买了孩子喜欢的定时器。从刚开始由家长来定时到孩子自己定时,孩子慢慢养成了自律的视屏使用习惯。

  乔春艳医生给孩子规定的视屏时间相对比较苛刻,对于更小一些的儿童,可以把视屏时间定在每天的某个时段,但定时和换算方法完全可以照办。乔春艳医生认为,家长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加给孩子,而是努力建立平等关系,通过交流、互相尊重,选择更适合孩子的方法,帮助他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既能维护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从被动变主动,做自己健康的负责人。

  “目”浴阳光,全家总动员。防控近视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措施是进行户外活动。户外较强的光照强度,可抑制近视的发生。另外,阳光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合成。多巴胺的合成和代谢具有光依赖性,受周围光照亮度、照射时间的影响。视网膜多巴胺白天浓度高,夜间较低。所以,建议孩子多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

  学校课程很多,户外时间有限,因此,家长要把握好放学、放假的时间,想办法调动孩子的运动积极性。这就需要全家总动员。比如,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尽量使用可以接触自然光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公交车等。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时,优先选择户外项目,如轮滑、风筝、足球、网球、羽毛球等。孩子放学后,可以趁着天亮先在户外玩一会儿,再回家吃饭、写作业。周末放假了,全家陪孩子去户外活动,创造机会带孩子爬山、滑雪、划船等。

  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家长可以这样做。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后,首先要到眼科医生处建立视力档案,包括视力、眼部结构检查、散瞳验光、眼底及眼轴等情况。乔春艳医生说,他们每年都会给孩子复查,并留下档案记录。其次,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孩子的防控方法,使用“组合拳”,而不是单靠某种方式来应对近视问题。

  乔春艳医生介绍,目前被证实对延缓近视有效的措施包括进行户外活动、佩戴角膜塑形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佩戴有离焦功能眼镜等。日常生活中,孩子也要注意采用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科学用眼的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正常睡眠、均衡饮食、少吃甜食)等。增加户外活动是基础,如果不注意用眼习惯,即使使用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或离焦镜,效果也是有限的。

  目前,政策和环境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极为有利,包括出台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措施,改善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建设社区视觉友好环境以及规范二、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等。特别是学校层面的课业减负和增加体育课时的措施,的确有利于学生的视力健康。但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在这场与近视展开的竞赛中,充当的是指导和教练的角色。“十条”中倡导的“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分龄管控视屏时间、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遵医散瞳诊断近视、确诊近视及时干预”等措施,最终都要由家长来负责监督实施完成。

  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中也指出,近视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易感性。良好的学校和社区环境必须配合良好氛围的家庭环境,多力协作才能达成目标。在这场“视力保卫战”中,家长的急先锋作用应该得以强化。